親愛的同學們:
柳柳
2022年1月
《漢字小講堂》第六期——“辶”
漢字作為中國的古老文化,源遠流長且與我們形影不離。它像一幅幅圖畫(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大量的偏旁表義),瞬間就能引發聯想,甚至誘發情感,使人的認識迅速發生變化。歷史上很多飽學之士借助文字把名言警句傳承給我們,鞭策著我們向著更光明的方向前進,使我們知道了人生的意義,也讓我們在迷茫的時候,得到提示和幫助,同時這些文字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讓我們閱字知史,以史為鑒。作為一個典型的“理科直男”被《漢字小講堂》的堂主Boss羅找上門來,這令我“受寵若驚”,在學習了幾堂漢字小講堂之后總算有了點眉目,計劃從自己的名字偏旁下手。首先選擇了建字底“廴”,原以為這個建字底“廴”應該和走之“辶”是同源,但在網上的搜索結果卻顛覆了我的認知。
繼續查閱有關“說文解字”的古籍與文獻,發現走之即“辵”的內容更豐富,也更讓我感興趣,于是我決定選擇“辵”字作為我的小講堂內容。我在查閱的資料中進行篩選與歸納,找到了“辵”字的含義變化和演變過程。
其中在列舉《公羊傳》的例子時還碰到了一個疑問,理解到“辵階而走”是發生在趙盾逃跑的時候,逃跑不應該是忽走忽?;虿铰能P躇的跑,我看譯文翻譯為三步兩步跳下臺階逃走,也就是用了”不按階次急走而下”的意思。我又找到陸德明釋文:“躇,一本作辵。”有臺階,但是不拾階而下,形容太過緊急顧不得沿階而走。這說明有些釋義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理解,我們也要仔細揣摩,辨別正誤?;叵肫饋碜约阂郧罢Z文總是死記硬背確實是徒勞無功。
從《漢字小講堂》的準備到制作,柳柳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同學的熱情幫助令小視頻更加地perfet!不斷打磨的過程中也讓我真正領悟到漢字從形態到內涵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且是一種形象生動,有社會文化背景、生命意識、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想必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希望通過《漢字小講堂》激發大家探索漢字淵源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漢字的文化寶庫,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領悟中國漢字的神奇智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xMTk5MA==&mid=2650586653&idx=1&sn=7a7292880e9a6f789c4de3270b10e036&chksm=bebf6f0489c8e612dd2eae3c60872de939a16eeaaf96141849762183d09b5d0b1a5cc974a917&token=405725883&lang=zh_CN#rd
來源:科研室
版面:劉昊
審核:徐連紅
親愛的同學們:
柳柳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