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行”是“行走”的意思,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書非常接近。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王羲之將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柳柳
2022年1月
今天的小主播叫楊逸軒,“學霸”二字似乎無法概括也無法突出他的日常。他有著完美的輸入能力——他游刃有余于課堂上的高密度知識點,他如饑似渴于課下師生、生生的頭腦風暴。他有著完美的輸出能力——不論鑒賞還是創作,他落筆就寫;不論發言還是演講,他張口就來,有速度有質量。他醉心于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他激動于??嫉淖魑?,他感動于《我與地壇》的心靈叩問,他也為同學的妙語連珠鼓掌。今時的他可以堪稱“君子”,以后的他必為“先生”。
《漢字小講堂》第期——“土”字旁
縱觀遼闊的土壤,奔騰的江河皆是歲月的縈繞,礫石與溝壑記錄了時光柔軟的裂痕,山河逶迤,沐浴星光,蘊藏著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密碼。土壤這一宏偉的生態基點上,架構起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坐標。土爰稼穡,土載四行,土,鐫刻了橫亙八荒的歲月,承載了生命繁榮與衰頹的厚重。
應堂主Boss羅的邀請加入漢字小講堂,我開始思考對漢字本源的探尋。讀過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我更加深刻地領悟了土地是自然生命與人文情懷交織融匯的原點。憑借對文化、哲學的深沉情感,我從“土”字入手,以漢字為載體,叩問生命之門。
接下來,我對《漢字樹》《古代漢語詞典》以及網絡資源進行了精心的搜集整理,用心制作了幻燈片《“土”字的前世今生》并錄好視頻。在這一講中,我和大家分享了“土”字的起源與發展、中華傳統中“中央戊己土”的文化意蘊,再說到“地”“域”“垂”這些衍生字豐富的含義。最后,我談到了觸動我心靈的“圭”字,“累土為圭”的姿態,平凡而踏實,端莊而挺拔,堅毅而神圣。我以“颙颙卬卬,如圭如璋”與大家共勉,祝愿每一位同學在前行的道路上永葆高尚正直的品格、氣宇軒昂的姿態。
感恩老師與同學給我這樣的機會,能夠感受探尋漢字本源的心路歷程,收獲新的理解和體悟。我們每天都在書寫、運用的漢字,原來有如此深刻的文化內涵。中華文明的足跡,簡約而大氣,山河同歸,天地共仰,貫穿漢字發展的始終。靈秀的漢字,藏匿千秋人文淵藪,讓中華文明的血脈,亙古綿延。我又想,漢字承載著博大的文化,但不應該以沉重的姿態前行。既守護傳承文脈的責任,也浸染人間煙火的溫情。博大的文化折疊為橫豎撇捺的抑揚,仿佛詩意人生的箴言:時空的疆域里,最純凈的生命,足夠深刻,也足夠輕盈。愿你我攜手,品讀漢字之美,以生命的優雅琴音浸潤淺淡的時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xMTk5MA==&mid=2650586832&idx=1&sn=816d6c640cb3a20caa3e98cf819e2f57&chksm=bebf6fc989c8e6df1c6281bd923a3a0a381a4d8f38126745eefe221cd8664a3d0c81ae9da1ae&token=798920924&lang=zh_CN#rd(視頻)
來源:科研室
作者:柳金紅、楊逸軒
版面:劉昊
審核:徐連紅